📰雲端共覽千年傳承智慧 法鼓文理學院邀您一探數位典藏
透過現代數位媒介的語言,在網路雲端中,穿梭歷經千年流傳的佛寺志,一同開展出當代的理解與新意。
由中華佛學研究所、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共同主辦的「2020中國佛寺志數位典藏工作坊」,此次以「雲端上的神聖場域」為總題,於11/11、11/18、12/11,邀請到清華大學張繼瑩教授、臺灣大學曹德啟博士以及成功大學簡凱廷教授,針對各自專業領域,以現代語言和大眾共覽佛寺志的特色與內涵。
法鼓文理學院表示,在中國佛教發展史中,16至20世紀間,產生了大量佛教寺廟史志型態的書籍,也就是一般通稱的佛寺志。透過法鼓文理學院及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通力合作,自2007起,陸續將多部珍貴的佛寺志典籍進行高品質全文數位化,藉此達到永久典藏的目標。
於法鼓文理學院綜合大樓舉辦的「2020中國佛寺志數位典藏工作坊」,活動舉辦當日將提供線上直播,主辦單位特別提醒參與民眾,不論現場參與或視訊皆須事先上網報名:( https://www.dila.edu.tw/node/13830 )。如有任何疑問,請電(02)24980707轉5235,或Email:( april@dila.edu.tw )。
#法鼓文理學院
#數位典藏
#中華佛學研究所
#中國佛寺志數位典藏工作坊
#雲端上的神聖場域
同時也有45部Youtube影片,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,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,我們日常: 「臺灣人」是由原住民族與先後多批的移民所組成,這些不同時期的新舊移民豐富了臺灣人們的群體。也因為臺灣從暫時歇腳與避難求生的地點,進化到不同國族相中為前進或反攻的基地,幾百年來歷史的曲折把相異背景的人們,帶到同一個小島上,各自努力尋找安身立命的過程就不可能很順遂。 雖然是來自不同成長背...
「數位典藏工作」的推薦目錄:
- 關於數位典藏工作 在 法鼓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
- 關於數位典藏工作 在 齊柏林的飛閱台灣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
- 關於數位典藏工作 在 凌宗湧 Alfie Lin 花藝生活美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
- 關於數位典藏工作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
- 關於數位典藏工作 在 典藏ARTouch Youtube 的精選貼文
- 關於數位典藏工作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解答
- 關於數位典藏工作 在 [轉錄] 數位典藏:一項高度專業的文物保存工作- 看板PublicIssue 的評價
- 關於數位典藏工作 在 【臺史博特搜】典藏人員工作... -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National ... 的評價
- 關於數位典藏工作 在 世新新聞印加果生產合作社創造工作機會提升社區居民收入 的評價
數位典藏工作 在 齊柏林的飛閱台灣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
【#記憶黑盒子 | 實習生把底片夾操斷了!】
今年暑期實習生--超 級 認 真,數位典藏組同事們一邊忙著策新展《逐岸》一邊忙著帶同學們實習,真有些分身乏術,但大家都能積極主動照著我們教的SOP小心翼翼地處理底片數位典藏工作。
可能同學們想幫忙加快進度,17天實習250小時內完成了1,837張底片掃描,今天下午實習生突然以微弱的聲音說:「斷了!」嚇了大家一大跳…搞清楚後趕快回答他們:「沒關係!沒關係!」休息一下吃個古早味蛋糕後大家又開心上工。
底片跟人都好端端的比較重要,謝謝你們這麼投入啊,希望你們每天都有滿滿的收穫!
#數位典藏計畫
#實習生
#看見台灣
🌊《逐岸》8/8即將開展,敬請期待!
❤️齊柏林空間: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316-1號
📢目前佈展暫停對外開放
📢8/8起將恢復正常開放時間:平常日 10:00-18:00,週六/日 10:00-19:00,每週二休館
🔔看見.齊柏林基金會http://www.chipolin.org/
🔔訂閱《看見‧齊柏林基金會》YouTube 頻道 http://pse.is/ChiPolinFoundation
數位典藏工作 在 凌宗湧 Alfie Lin 花藝生活美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
好想去聽 台北植物園 台灣植物的故事 。
【活動預告】#518國際博物館日
專題演講:臺灣植物的故事
講者:臺大生態演化所 謝長富 教授
時間:2017/5/18 14:30-16:30
地點:台北植物園 欽差行臺
免報名自由入場,提供公務人員學習時數
======================
國際博物館日設在每年的5月18日,由國際博物館協會於1977年5月18日制定,並從當年起開始舉辦相關活動。自1992年起每年國際博物館日都設定年度主題,號召世界各國關注博物館和文化事業,促進世界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。
植物園為博物館類型之一,所蒐藏的植物除了科學研究與教學展示之外,也有很多鮮為人知的故事,因而植物園的這些樹木都是重要的文化資產。林業試驗所台北植物園呼應2017國際博物館日主題「博物館與爭議性歷史:在博物館講述難以言說的歷史」(Museums and contested histories: Saying the unspeakable in museums)及文化部主軸「記憶的缺角:不易說的秘密在博物館」,特別於今年5月18日(星期四)下午2:30辦理專題演講,邀請謝長富教授為大家講述臺灣植物的故事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
走訪了臺灣高山深水,看遍了臺灣各地植群的謝老師,不只是植物分類植物群落組成學理概念,老師對於臺灣自然環境的熟悉,在他望著遠方山頭,為各山頭點名並述說今日變化時,跟著他步入了深山幽谷之中,如同見到了自家親戚一般。謝老師在40多年不斷地記錄、體現甚至創造臺灣植物研究歷史,跟著老師走進植物標本館一張桌子一個櫃子都有了靈魂,神奇地透視臺灣4000餘種原生植物。聽謝老師細數一種種植物和述說一張張老照片的故事,是一種穿越時空與日本人和西方人一同撥開樹枝看見梅花鹿的驚奇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講者簡介】謝長富 教授
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及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兼任教授
臺灣植群調查與繪圖計畫總召集人
植物標本數位典藏工作規劃及發起人
臺灣大型植物永久樣區調查及長期生態研究開創者
數位典藏工作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
我們日常:
「臺灣人」是由原住民族與先後多批的移民所組成,這些不同時期的新舊移民豐富了臺灣人們的群體。也因為臺灣從暫時歇腳與避難求生的地點,進化到不同國族相中為前進或反攻的基地,幾百年來歷史的曲折把相異背景的人們,帶到同一個小島上,各自努力尋找安身立命的過程就不可能很順遂。
雖然是來自不同成長背景的族群,但「公共的我們」在這塊同樣的土地上,服膺於時間的長流與突發的事件所架構成的歷史脈絡,慢慢地開始擁有類似的成長過程,形成了我們雖相異又相似的成長背景。從兒童、少年、到家庭,從農牧的日常,到各行各業工作的人,從鄉間到都會,我們一起面對考試、遊戲、運動、大眾娛樂,不論是布袋戲或是棒球,大家一起歡笑,一起成長。
展覽介紹:
「臺灣文化」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
可以使用「臺灣的鏡像」來協助定義什麼是「臺灣文化」嗎?
「臺灣的模樣」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,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「臺灣」。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,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,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「臺灣文化」。其實也就是在反思:什麼是「臺灣的吾土」?誰是「臺灣的吾民」?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。
初探「影像臺灣」為「臺灣攝影史」奠基
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「公共的臺灣」(孕育我們的母地),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。在此展中,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,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,作為整體性的思考。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,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,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。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,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,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,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。
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
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,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:臺灣的文化脈動,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,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,歷經抗拒、衝突、互動、交流、妥協的歷程。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「共生」,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「在地本土文化」。
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,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,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,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,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,新住民文化的加成,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,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。
嘗試以影像揉捏出「臺灣氣口」、「臺灣味」
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「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──臺灣攝影首篇(1869-1949)」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,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,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。因展出空間有限,整個展覽以靜態的「攝影原作」與動態的「數位呈現」平行展示相互呼應,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。
攝影/鄭宇辰、余志偉
剪接/余志偉
文字提供/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
■完整報導:https://www.twreporter.org/a/photo-the-national-center-of-photography-and-images-exhibition-2
──────
《報導者》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,秉持深度、開放、非營利的精神,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,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。
官方網站:https://bit.ly/3rTeR1V
粉絲專頁:https://bit.ly/37jjGYD
Instagram:https://bit.ly/3rWFQJV
★用行動支持報導者:https://bit.ly/3ylK401
#報導者 #看看攝影

數位典藏工作 在 典藏ARTouch Youtube 的精選貼文
「雖然時間晚了,但開始了第一步。」睽違了20年,第一座國家級的攝影機構終於開幕,讓攝影作品有了第一個家。在歷經建築選址、修復,與攝影作品的田野調查後, #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目前已收藏逾一萬件作品,是建構攝影文化的重大里程碑。而建築的前身為1937年落成的「#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台北支店」,為日本建築師 #渡邊節 在台唯一已知的作品,建築本身以及掛牌後的國家攝影文化中心,都背負著建構與延續歷史的使命。
本次「V-Touch展覽: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建築與設立意義」邀請建築文史工作者 #凌宗魁,從建築古蹟的歷史切入,到修復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與後續規劃,若台灣日後將會不斷面臨古蹟活化的考驗,參照攝影中心在古蹟轉換為文化場域的過程,有什麼細節可以參考?過去,台灣攝影史的建構多為由民間攝影藝術家各自點狀的努力,如今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成立,是攝影文化發展的開端,攝影中心的定位為何?攝影中心目前最應該著手的事情有哪些,才能補足攝影在台灣長時間缺乏主要機構推動的歷史空白?關於攝影文化的影響則邀請Lightbox攝影圖書室創辦人 #曹良賓,分享對於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產業觀察,以及對於該中心的展望。
🔔訂閱典藏ARTouch YouTube 頻道,開啟小鈴鐺,鎖定每個月的V-Touch 優質藝術影音單元: https://bit.ly/3v5AZWZ
📌下載「TW Art Guide 臺灣藝術指南」app,鎖定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現在展什麼?
ios版:https://apple.co/3sea61k
Android 版: https://bit.ly/2Ruykrx
📌相關閱讀:
臺灣百年攝影史,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官網典藏精選https://bit.ly/3sGvg8p
攝影界引頸期盼的國家級機構,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公布開館日期:https://bit.ly/3ehG9Zf
國家攝影中心臺北館正式試營運,將跨出臺灣攝影產業健全第一步:
https://bit.ly/3gnU9n7
出品 Presented by|典藏ARTouch
企劃 Director|張玉音 Chang Yu-Yin、許雲喬 Hsu Yun-Chiao
翻譯 Translator|趙士雄 Joey Chao
攝影 Photographer|王士源 Wang Shih-Yuan、蘇家弘 Su Chia-Hung
製片 Producer|白郡婷 Pai Chun-ting、蔡念栩 Tsai Nien-Hsu
剪輯 Editor|王士源 Wang Shih-Yuan
剪輯助理 Assistant Editor|蔡念栩 Tsai Nien-Hsu、劉禮瑜 Liu Li-Yu、陳美如 Chen Mei-Ju
調光 Colorist|王士源 Wang Shih-Yuan
混音 Re-Recording Mixer|鄭曉駿 Cheng Hsiao-Chun
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|凌宗魁 Lin Tzung-Kuei、曹良賓 Tsao Liang-Pin 、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and Images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🔹V-Touch 介紹
隨著媒介轉向帶來閱聽習慣的改變,《#典藏》延續「#ARTouch」的「Touch」精神,在未來定期出品的「V-Touch」中,將原先雜誌翻頁或瀏覽網站所留下的指紋,轉換為播放鍵,便是希望數位時代下的讀者,在「點擊」播放後,將此一觸覺,經由媒體的引介,穿透至影像中對「#展覽」、「#人物」、「#談話」、「#藝術史」等「觸摸」。而「V-Touch人物」系列將帶領讀者走進藝術家工作室,欲觸摸以揭開的過程面紗,除了是創作的實驗與勞動,更含括生活、養成及職涯的多維向度,藉此更為立體地理解藝術家及其創作脈絡。

數位典藏工作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解答
✔︎ 成為七七會員(幫助我們繼續日更,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):http://bit.ly/shasha77_member
✔︎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: https://reurl.cc/Ezkbma 💛
✔︎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: http://bit.ly/shasha77_subscribe
✔︎ 追蹤志祺IG 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shasha77.daily
✔︎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:http://bit.ly/shasha77_fb
✔︎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,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:https://bit.ly/support-shasha77
(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,以便我們寄送發票。若遇到金流問題,麻煩請聯繫:service@simpleinfo.cc)
#台語電影史 #毋甘願的電影史
各節重點:
00:00 開頭
01:41 當時的電影都在演什麼?
04:16 當時的台語片有多紅?
06:28 起起伏伏的台語片人生
07:56 過去學界的說法是?
09:23 台語片消失的真正原因!?
10:23 我們的觀點
11:38 問題
11:58 結尾
【 製作團隊 】
|企劃:羊羊
|腳本:羊羊
|編輯:土龍
|剪輯後製:鎮宇
|剪輯助理:歆雅/珊珊
|演出:志祺
——
【 本集參考資料 】
→臺語童星的逆襲!為何臺語片在我們的集體記憶完全消失?──專訪蘇致亨《毋甘願的電影史》:https://bit.ly/3dq44p8
→傷心有話的台語電影史:張亦絢讀蘇致亨《毋甘願的電影史》:https://bit.ly/2PMGASQ
→【台語片60週年】關於台語片13:台語片女神系列之三-白虹:https://bit.ly/3ugDAx6
→「辛奇.很新.奇」全臺巡迴影展總預告:https://bit.ly/3wv6efU
→【2015看見台灣經典電影】《大俠梅花鹿》數位修復預告 “The Fantasy of Deer Warrior” digitally remastered Trailer:https://bit.ly/3uk7659
→從動物森友會到家庭倫理劇:從台語片《泰山寶藏》談泰山電影在台接收與演變:https://bit.ly/3dkNaYI
→【電影小百科】台灣也有拍泰山電影!?而且比迪士尼早30年!|《泰山寶藏》數位修復版:https://bit.ly/3ugqsYC
→《危險的青春》2014數位修復預告片 “Dangerous Youth” digitally remastered Trailer:https://bit.ly/3fAq6YM
【 本集素材CC授權相關資訊 】
→《台北之夜》壽星戲院上映盛況/典藏者: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/提供者: 郭南宏/來源:https://bit.ly/3fwC1a8
→薛平貴與王寶釧/典藏者: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/導演:何基明/編劇::陳守敬/來源:https://bit.ly/31DRGMu
→《大俠梅花鹿》印刷海報/典藏者: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/來源:https://bit.ly/3sNOaLM
→《大俠梅花鹿》劇照/典藏者: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/來源:https://bit.ly/31GwDsM
→《青山碧血》劇照/典藏者: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/提供者:何基明/來源:https://bit.ly/3wmvqFi
→青山碧血/典藏者: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/導演:何基明/編劇:洪聰敏/來源:https://bit.ly/2Pv5oPx
→《青山碧血》劇照/典藏者: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/提供者:何基明/來源:https://bit.ly/39yAbSe
→《青山碧血》工作照/典藏者: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/提供者:何基明/來源:https://bit.ly/31ERvkb
→露天戲院 Outdoor Theater/典藏者:Lafayette College Libraries/編者:Paul D. Barclay/貢獻者::Ikegami Naoko, Li Guo/來源:https://bit.ly/39zaCAH
→桃花過渡/典藏者: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/導演編劇:郭柏霖/來源:https://bit.ly/3mbST7g
→小艷秋(明星照)/典藏者: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/來源:https://bit.ly/3cF2y3c
→林摶秋/典藏者: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/來源:https://bit.ly/2Pkn3JP
→玉峯影業及湖山製片廠舊照/典藏者: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/來源:https://bit.ly/3wnetKC
→《台北之夜》戲院上映盛況/典藏者: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/提供者:郭南宏/來源:https://bit.ly/31ERBZ5
→中影攝影師與攝影機/典藏者: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/提供者:華慧英/來源:https://bit.ly/3rGmMOd
→中製廠於碼頭搬運器材(1948)/典藏者: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/提供者:中國電影製片廠/來源:https://bit.ly/3ufaxK9
→連燕石/典藏者: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/來源:https://bit.ly/3sKkHSO
→第一屆台語片影展(1957)/典藏者: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/來源:https://bit.ly/3fB0zyW
\每週7天,每天7點,每次7分鐘,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!/
🥁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,傳送門如下:
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
🟢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,請遵循此規範:http://bit.ly/shasha77_authorization
🟡如有業務需求,請洽:hi77@simpleinfo.cc
🔴如果影片內容有誤,歡迎來信勘誤:hey77@simpleinfo.cc

數位典藏工作 在 【臺史博特搜】典藏人員工作... -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National ... 的推薦與評價
4→庫房管理臺史博藏品有小如輕薄的郵票,亦有大如龍船、牛車這種大型又笨重的物件。為有效利用庫房空間,典藏組人員會因應與日俱增的藏品來規劃其儲位。 5→數位化管理即 ... ... <看更多>
數位典藏工作 在 世新新聞印加果生產合作社創造工作機會提升社區居民收入 的推薦與評價

112年2月25日(六) 世新新聞印加果生產合作社創造 工作 機會提升社區居民收入許有諒進一步指出,鑑於嘉義氣候適合栽種印加果, ... 旺TV 數位 有線電視. ... <看更多>
數位典藏工作 在 [轉錄] 數位典藏:一項高度專業的文物保存工作- 看板PublicIssue 的推薦與評價